滬尾砲台現定為二級古績,之前去過淡水古蹟園區很多次,如今卻是第一次造訪,縱橫古今,體驗一趟古蹟歷史的旅程。


  飄著雨絲的上午,撐傘來到滬尾砲台,站在拱門前,正門門額上寫著「北門鎖鑰」的石匾,據說這是劉銘傳題的字,歷史已超過百年,意指此砲台位居台灣北部出入門戶,為軍事重要據點。這是砲台唯一的出入口,主要是便於防禦,砲台由於是一座軍營,而不是一座城堡,所以其名稱該稱為「營門」,而不是叫「城門」,要不是有看過相關資料,我也差點要叫它城門。



  拱門外左右分別站著一隻石獅,發現它們頸項都掛著紅色小小的牌子,遠看以為是管理員給牠們戴平安符,原來是說明牌,寫著:「為仿宋朝時期作品,材質為花崗岩,又稱為青斗石」。


  穿越厚重的拱門,內部牆面中間掛著中國傳統味道濃厚的紅色吊飾,在經歷歲月滄桑的古蹟中十分鮮明,形成強烈的對比。


  走出拱門,映入眼簾的是廣場,中間是草坪,周圍是舖著圓融的乳白色小石頭,石馬放置在旁邊。

  佇足中間,觀看四周,感覺沒有想像中的寬闊,因為這裡住的只有士兵,無怪乎只能稱砲台,並不能與龐大的城堡相比。


  子牆以鐵水泥修築,初次沒聽過有這種鐵水泥,好神奇喔,後來查了資料才知此水泥並非真的含鐵,意指此水泥建材堅固如鐵,而得此名,據資料說明,子牆是砲台的主要壁體,子牆最大厚度達4.2公尺,最高達7公尺,砲台附近的子牆成弧形且下凹,是為因應彈道的淨空。


  依指標先從右邊參觀,子牆內設有甬道,為士兵之寢室、儲藏室、辦公室、儲彈室及日常活動空間。甬道亦可供士兵聯繫往來,彼此相通。


  進去甬道參觀,由於天氣陰雨綿綿,又是室內的,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非常潮濕,窗框下面可見積水,光線不夠明亮,難以想像士兵長期睡在這樣的房間,擔心士兵們可以受得了嗎?住久了會生病的。


  走到轉角處另一個較長的甬道,正擺放著滬尾砲台的故事及照片,介紹著歷經戰亂的故事,為了不讓甬道那麼潮濕,管理員特地打開除濕機。


  不知是否為了讓斑駁的滬尾砲台看起來有朝氣,有喜氣一點的,窗框前及門都掛著一排小巧可愛的紅色燈籠,仔細看,還是新的,沒有灰塵,也沒有腐朽,推測是剛掛不久,小燈籠隨風搖曳,愁悶的思緒隨之飄散。


  上面是壕溝,洞穴較矮,超過一百八十公分的人得彎著腰進去。


  站在這裡,魔戒電影的一段畫面頓時浮現腦海,成千上萬的半獸人從孤立的城堡四方全湧現,朝城堡集中攻擊,一群勇士處於四面楚歌,仍不畏懼的奮戰不懈,發揮團結精神死守城堡,戰鬥中不忘援助同伴,光想到壯觀的畫面就足以令人怵目驚心。


  被覆因雨水溼潤,少數觀光客在上面撐傘散步,被覆就是覆蓋在兵房上的泥土,質地柔軟,據說有吸彈效果,被覆上立有兵房的通氣孔。

  本來以為台北縣政府對於維修古蹟的工作不遺餘力,但查過資料才知,滬尾砲台實際並未參與戰事,所以建築部分至今保存相當完整,也是劉銘傳在台灣本島所建砲台中,唯一碩果僅存的一座,所以具有其特殊的意義與價值。

  或許因為雨天,令我對歷史性的砲台格外感到一份滄桑般的憂傷,歷史的紛擾,如今已成古蹟的見證。撐傘向上看,嫩綠的葉子在眼前,似水流年中,這裡有多少待補的空白?恐怕只有周圍的樹林知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水精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