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趁著奧塞美術館整修,將米勒著名的畫作借來台灣展覽,我趕緊抽出空檔去親睹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偉大藝術品,媽媽知道我要去看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,要我帶她去,週末吃過午餐,我們立即出門。果不其然,還沒到歷史博物館,就先看到大排長龍的人群。

雖然以前念過西洋美術史,但都忘的差不多,順便趁機復習一遍。

眾所周知,「拾穗」跟「晚禱」是米勒最膾炙人口的作品,其實米勒作品早年不是以田園風情為主,出生於農耕家庭,十七歲展現繪畫天份,十八歲到城裡正式拜師學藝,三十歲時為了養家活口不得不畫人體畫,後來無意間聽見別人評論米勒的畫,有人說米勒是個只會畫裸體美女,而畫不出其他好東西的窮酸畫家,令米勒聽了十分傷心,下決心不再畫人體畫,開始畫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。
正在邁入工業社會的十九世紀,對農業社會造成很大的衝擊,農民為未來的生計非常擔憂,卻只能辛勤的耕作來換取微薄的薪資,米勒完成的「拾穗」跟「晚禱」等田園畫作當時引起很大的迴響,現今的二十一世紀也是如此,因為現在的農業社會式微沒落,農業技術雖進步,但卻面臨一連串的困境,一遇天災,就會造成慘重的損害,而且不愛吃米的人愈來愈多,令人憂心忡忡。

以色彩學來說,黃色代表溫暖舒服,不難發現他的田園系列的畫作大量運用黃色,讓人看了有種莫名的感動,輕易擄獲人們的心。還有米勒刻意不畫出人物清楚的五官,又將畫面的地平線拉到三分之二,顯出大地的遼闊,是要讓我們感受著他對土地的讚頌,還有民胞物與的精神。

就技巧來說,米勒的筆法或許不是很細膩,那是因為他是個重視繪畫思想的藝術家,藉由畫作強烈傳達出他對農民生活的關懷。

農民耕作能有收獲,暫且不用愁沒飯吃,就對老天感恩,我們能吃到米飯,不至於餓肚子,這也要感謝農民,環環相扣的感恩不就在說明天人合一的道理嗎?米勒的作品超越時空,給了今人的我們重要的功課,就是重新省思人與土地的相處之道,如同我們人類出於土地,屬於土,將來死後也將歸於塵土,簡單的說,就是懷著感恩之心回歸大自然,一環扣一環的。

但是,真正讓我驚艷的卻是「春天」,不論用色、意境跟田園系列作品相差很多,米勒給人印象的不外乎描述農村情景,表達出農民生活的刻苦精神,用色主要以黃、紅、藍為主,整體顯現偏黃,但是「春天」色彩豐富、構圖活潑,明亮的畫面令人看了心情愉悅,一時難以相信這就是米勒的畫。

我站在「春天」前竟不覺揚起嘴角,原來藝術是非常真誠的,可以一下子讓你感動,可以一下子讓你愉快,那樣美妙又有趣。

除了「春天」,還有「夏天,打蕎麥的人」、「秋天,麥堆」,分別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、約士頓美術館,最後一幅「冬天,樵夫」尚未完成,米勒便離開人世。

有時感嘆著以前的畫家都是死後才成名,生前過得窮困潦倒,卻還是執著作畫,將生命獻給藝術,米勒就是最好的例子,如果米勒在天上有知他的畫感動了許多人,一定會很開心吧!

觀看畫展同時,有個坐輪椅的老人由家屬推進去,但每一張畫都有人圍觀,讓他一直無法看到畫作,連畫作的說明牌也沒法看,更別說靠近,看了我很心疼,心想為何不能讓行動不便的人好好欣賞名畫?雖然他們享有免門票的優待,也不用排隊進去,但是人人都有欣賞名畫的平等權利,希望主辦單位加強服務弱勢族群的措施,讓殘障朋友跟大家一樣開開心心的欣賞偉大的藝術品。


最後,米勒的「晚禱」跟「拾穗」能到台灣展出,實在是台灣人的福份,這都要感謝聯合報發行人王效蘭女士一手促成的,就如「晚禱」的感恩之情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水精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